湘潭大学

中文版 | 英文版

锻压专业二三事

文章来源:发布时间:2018-06-03浏览次数:

湘大锻压的一点“特色”

  众所周知,办锻压专业是最需要钱的,一台普通的锻压设备就是几十、几百万。湘大哪有那么多经费?建国初期我们心里就清楚,将来的实验教学肯定是薄弱环节,要想保证学生质量只能靠提高理论教学来弥补。于是,在制定教学计划时,我们一方面充分保证基础教学课学时,一方面强化专业理论课教学。例如《金属塑性成形原理》课,其他院校几年来从原定的100学时逐渐缩减到80,甚至60学时,我们则一直坚持100学时,甚至还增到过120学时。教材上的内容不仅不予删减,还要另外补充更新资料。

  当然,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阻力,首先学生就想不通:锻压不就是打铁吗?打铁又不是新鲜事,中国已打了几千年。打铁要啥理论,文盲不照样打吗?这些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,我们只好带领学生下厂参观、实习。在成千上万吨的压力机前,看到几十、上百吨的钢锭被“压铁如泥”,他们被壮观的景象震撼,意识到自己力量的“渺小”。在高速自动成形机旁,对着飞速运转的机器和连续射出的产品,他们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心里服了,概念变了,当今锻压竟是这么“惊天动地”,多姿多彩。回来翻开书本,对着满本的计算公式,他们发现,锻压还真不简单,理论还蛮深。

  为了扎实掌握成形原理,拓宽视野,我们从中、外文献中收集不少资料,以例题形式汇编成一本《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和题解》,人手一本,深受学生欢迎。连武汉、山东、江西等地的学生也纷纷来信索取。

  为了防止学生死记公式,鼓励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实质,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二十年来(1977—1996),这门课一直采用开卷考试,学生可以随意看书看笔记。交卷时间也可以“适当”推迟,有的学生往往考得连午饭都吃不上。尽管考试方式灵活、宽松,但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抱幻想,能够及格就算不错,90分以上的每年难得有一两个,打满分就更不存奢望了。

  由于湘大锻压还是没有硕士点,锻压毕业班学生只好报考外校研究生。我们积极鼓励他们报考知名院校,激励他们去和强手拼搏、竞争,同时帮助他们积极备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交大、西安交大、哈工大、西北交大、华中科技大、华南科技大、重庆大学、东南大学等校园里,常常可以见到湘大锻压毕业的学生,有的在所在院系还名列前茅。

  在参加当年的一次学术会议时,西北工大知名教授吴诗惇曾对我说过:来自湘大锻压的那几个研究生动手能力是差一点,但理论基础很不错,比较扎实。这也可算是湘大锻压的特色吧!

  大概是看到湘大培养的学生质量,又看到湘大锻压为全国锻压教材建设做了点贡献,或者还看到湘大在锻压期刊杂志上陆续发表过一些理论方面的论文,在全国锻压学会的一次会议上,大家一致同意,将湘潭大学评选为全国塑性加工理论委员会八名委员之一。这也算是对湘大锻压的一种肯定吧!

 

一个宁静的港湾

  1989年5月,利用世界银行贷款,我们邀请国际锻压权威、美国金属成型专家阿维佐(B.Avitzur)教授来到湘大讲学,为时一周。不少院校得知此事,也纷纷要求前来听课。事情已经准备妥当,可是不巧正好碰到众所周知的“风波”,社会秩序混乱,街头喧闹不停,学生躁动不安,无心上课,三五成群,议论着何时去北京。接到阿维佐教授夫妇从美国纽约启程飞往上海的电报,我们十分焦急,只好电请上海交大权威教授阮雪榆院士帮我们接待。在上海休息一天后,才坐火车(因为交通已不正常,航班时刻不定)来到湘潭。次日讲座立即开始,本校和外校参加听课的老师来得非常踊跃,听课、座谈、讨论也很认真。可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,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街头的横幅标语和震耳的口号声了。

  为了淡化他们的激动情绪,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我们走进锻压三、四年级的寝室,和他们讨论当前形势,叮嘱他们学会全面分析和正确对待社会上发生的问题,要头脑清醒,三思而行,不要盲动,不要感情用事。同时介绍了外国专家来我校讲学的情况,动员他们都来听专家讲学。没有想到,从第二天起,不少学生真的放下去北京的行装,来到会议室,安安静静的坐下来,认认真真的听课、做笔记。学生情绪的变化,我们由衷高兴。这不但使有利于我们办好这次讲学,对学生将来的为人处事,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、前途,说不定也有深远的影响。

  讲座结束后,大家反映很好,觉得很有收获。专家讲学深入浅出,妙喻频频。例如在讲球速度场中各质点均向尖点流动,他说就像人流都向天安门汇集一样,不禁引起大家一阵会心的笑容。特别是他把锻压比作柔道,不是靠蛮力,而是凭巧劲。力用得好,就可以四两拨千斤。这样解释外力作用方式和变形的关系真是精辟透了,解释了问题的本质,也明确了锻压工作者的任务。

  回头来看,从五月末到六月初这一段时间,外面的世界熙熙攘攘,吵吵闹闹,只有我们举办讲座的会议室,大家还能平心静气,聚精会神,一边听课,一边座谈讨论,真像是惊涛骇浪中一个宁静的港湾。

  作者简介:彭炎荣,男,1934年出生,湖南长沙人,湘大机械工程学院锻压专业教授。1975年2月调入湘大,曾任湘大机械工程系副主任、中国塑性加工理论委员会委员。

关闭

阅读关注最新发布